中国人对鞭尸并不陌生。例如公元前506年,伍子胥把楚平王从土里挖出来,鞭尸泄愤。
几百年后,这一幕又在罗马重演。已进暮年的苏拉,将他的一生之敌:马略从土里挖出来,一番羞辱之后抛进了阿尼奥河。在中国,伍子胥是因为杀父杀兄之仇,那马略和苏拉又是闹那套呢?
马略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著名将领,本人出身低微,却一度被称为“罗马城第三缔造者”、“祖国之父”,凭的是赫赫武功。马略的战功,又来源于他的军事改革。
之前的罗马共和国,实行义务兵役制,只有本国公民才有资格参军,而且门槛很高,因为武器和服装都要自备,事实上,只有具备一定财力的精英和中产阶层,才能入伍。
这一体制最大的好处是国家负担轻,兵员素质高。但主要弊端也在于此,兵源太窄,配套保障也太松散,只适应小国寡民的短期战争。到马略的时代,罗马的疆域不断扩展,平民常常随军多年,远征不归,这样其家庭就很容易破产,妻儿甚至沦为奴隶,士兵退役后生活堪忧。
马略的改革是顺应时势,实行雇佣兵制,明确薪酬和服役年限,组建职业军队,兵源也向赤贫者甚至奴隶开放,装备和给养由国库统一提供,不足的就由统兵将帅自筹。马略还承诺,他军团里的士兵,不光能领工资和战利品,退伍后还能分到一小块土地,作为终身保障。
凭借这样一支新型军队,马略南征北战,确实打赢了不少事关国运的关键战役,把罗马国势推到鼎盛。但是,曾经的“人民子弟兵”也变了质,沦为统帅的私人武装。必要时,士兵们可以不顾国家利益,用对统帅的绝对忠诚,换取薪酬和退伍后的妥善安置。
日后,苏拉能登上权力的顶峰,凯撒能在实质上颠覆了罗马共和国,一众枭雄,自此肇始。
不言而喻,马略改革保护的是平民的利益,却多多少少动了贵族们的蛋糕。元老贵族们也需要推出一位强力人物,去抗衡“平民派”的马略,维护自身利益。苏拉于是顺势而出。
苏拉其实生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,后来靠捐赠和继母遗产,才重新当上“有钱人”。历史无数次地证明,这种人要证明自身价值的欲望,往往是最强烈的。
苏拉事业上的“第一桶金”,是在北非的朱古达战争中,生擒敌首朱古达王。有趣的是,那场战争的统帅正是马略,苏拉仅仅是军团的财务官。只因苏拉与当地的毛里塔尼亚国王是好朋友,国王便把逃亡而来的朱古达人出卖给了苏拉。结果,马略劳师糜饷,却是苏拉擒贼擒王,捡了大便宜。
此后的轨迹便是,苏拉在马略提携下屡立战功,但“金鳞本非池中物”,后来苏拉终于自立门户,二人分庭抗礼。
罗马要出兵攻打黑海沿岸的本都王国,元老院指派苏拉统兵出征,公民大会却推举马略为统帅。按照法理来说,罗马公民大会才是最高权力机关,因此这一争端本来很好解决。但当时“平民派”和“贵族派”早已剑拔弩张,事件已不可能和平收场了。
“平民派”首先出手,屠杀了许多苏拉的支持者,武力推举马略上位。苏拉见势不妙,仓皇出逃,赶到自己军队的驻地,以“拯救祖国”的名义,发动了六个军团奔袭罗马。“大水冲了龙王庙”,罗马军团围攻罗马,这是破天荒的头一次!
苏拉掌权后,宣布马略为公敌,展开针对马略派的大清洗。按照共和国的制度,代表平民利益的“保民官”,拥有人身不可侵犯权,但仍被苏拉斩首示众,当时的情形就可见一斑了。苏拉还强行通过决议,规定任何法律不经元老院批准,不得提交公民大会审议,还取消了保民官的行政否决权。平民的权力被剥夺殆尽。
公元前87年,领兵出征本都王国的苏拉身陷战团,久久不能返回。于是,罗马城内再度暗流涌动。时任执政官的秦纳与元老院矛盾重重,被驱逐出城。秦纳干脆迎回马略,共同组织队伍攻陷了罗马。
马略入城后,依样画葫芦,开始对苏拉派的无情打击。苏拉的所有立法都被废除,财产被抄没,所有亲朋好友都受到牵连,有的不但被杀,连住宅都被推平。亲苏拉的执政官被斩首示众。
再没有法律、规则、秩序……争端的处理首先被想到的,便是诉诸武力。整个罗马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。这样的“共和国”还是共和国吗?
一年后,曾经的“祖国之父”也是“罗马公敌”,71岁的马略因病去世,一个时代行将结束。
又过了三年,苏拉终于从东方战场抽身而出,率军在意大利登陆,打败了“平民派”军团和马略之子小马略。
到公元前82年,苏拉重返罗马城,因为对手已经死去,这便是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“马苏转换”。
可以想象,苏拉掌权后会如何地反攻倒算。他说“对于我的敌人,我一个也不会宽恕,将以最残忍的手段对付他们”!
胜利者要复仇,怨恨者要泄愤,贪婪者觊觎他人财产,恐惧者要揭发他人以证自身清白……这一幕史不绝书、似曾相识……
每天都有“黑名单”被公布出来,每天都有人被列为“公敌”,每天都有人获罪,也每天都有人获赏……人人自危、朝不保夕,只有苏拉高高在上,像帝王一样俯瞰着一切,裁决着一切。
马略和苏拉互称对方为罗马公敌(hostes),这个词汇第一次被用在罗马人自己的身上,第一次在任保民官被杀,第一次在任执政官被杀,第一次立法废法如儿戏……最后,苏拉被授予了一个罗马史上前所未有的称号,同时也是职权——“终身独裁官”。
不!这只是下一个世代争夺的开始,苏拉身后,还有一连串显赫的名字和激烈的对决:
西塞罗对战喀提林、凯撒对战庞培、屋大维对战安东尼……直到所有人都精疲力尽,心甘情愿地把权力交出来,给予那个最后的强者,让他来锚定并改造这艘巨船。一个并不崭新的罗马帝国,也就呼之欲出了。
当然,时势造英雄。现在看来,即使没有马苏大战,也会是别的主角,来完成相同的情节。正如英国历史学家玛丽·比尔德所言:“是帝国创造了皇帝,而非皇帝造就了帝国”。